在线投稿 联系鸿运国际

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转载:学术“盛宴”漫溢的隐忧

2012925《中国教育报》第3版宣布文章《学术盛宴漫溢的隐忧》,现将全文予以转载。

学术论坛、校庆仪式等运动,是校园文化、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术论坛、研讨会、庆典,正在背离举办的初志,负面效应凸显,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老教授四处化缘 副院长愤然告退
办学术论坛  引发尴尬事
学术论坛本是交流学术、碰撞火花的平台,可是一旦与钱扯上关系,有时候让知识分子很是尴尬。
教授是湖北某高校一名知名的博士生导师,三年前牵头举办了一场海峡两岸的学术论坛,其时邀请了台湾和大陆的30余名学者加入。准备之初,开端估算论坛所需的经费在20万元左右。论坛虽然是张教授牵头的,但一名高校教师显然无法担负论坛的全部经费。
于是,年近六旬的张教授想到了冠名”——找主办单位。我办这个论坛,是一份责任,为各人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不为名不为利。张教授介绍了他化缘的途径——先把学校拉进来做主办单位,再凭据自己的学科,把对应的政府机关拉进来,然后自己另有一个省政府授予的照料头衔,借助这层关系再找省政府领导支持一下。
虽然已是颇有名望的博导、教授,张教授照旧得陪着笑脸上门求人,最后倒是如他所愿,各家单位都很支持,允许了他上报的预算经费。正当张教授全心准备论坛之时,政府部分来电话,说受国际经济;跋,运动预算要减一半。人家给钱就不错了,只好再想步伐。张教授拿出预算表,先做减法”——把招待宴会改成自助餐,把原本计划准备的礼品去掉,论坛所在从酒店转到学<崾,经费只担负自助餐和部分特邀专家的差旅费;再做加法”——找学校支持一点,再从自己的科研课题经费中挪用一点。当论坛办完的时候,张教授长舒一口气:再也不主动提议办论坛了,太累。
为了办学术论坛,把副院长的头衔弄掉了。这样的事情同样爆发在湖北的一所高校,也是因为钱。
教授是自己所在学科的全国知名教授,前几年一个国家级的集会轮流坐庄到了他所在的学校。推掉不办吧,以后在业界怎么混?办吧,钱是最大的问题。杨教授透露,其时他找到学校,学校嗣魅这个集会有意义,很是支持,经费学?梢越饩鲆徊糠。
抱着一颗红心,杨教授忙前忙后,终于让集会圆满乐成<峤崾,代表们各回各家,杨教授就要开始拿着种种发票报销了。到最后,有两万元的用度原来说是学校解决的,但领导以学校办学经费紧张不批。杨教授好说歹说,学校领导无动于衷,这件事如一根导火索,让杨教授想起以往事情中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一怒之下向学校领导打报告,辞去副院长职务,以示抗议。
以前学校种种运动体现活跃、对学校生长经常建言献策的杨教授,今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自己的学问,同事们都为这件事感应惋惜。
其实,这两件事情爆发在穷学校穷教授身上,如果换在经费宽裕的老师和财大气粗的学校身上,举办论坛自然会大方许多,论坛也会随之增多。记者查阅北京一所人文社科类高校的网站,除去寒暑假,险些每周都有种种论坛、研讨会。
两位教授举办论坛为钱所困,正好印证了目今三公经费高企、支出不透明、增加办学本钱的现状。最近,华东某省教育部分与外地一家单位举办相助签约仪式,开会1个小时,花费高达近5万元。这钱究竟是如何花的?记者视察得知:园地租用费,半天为1次,2.5万元;主席台电子显示屏,使用16000元;与会代表用饭用度,人均100元标准,共5000元;集会文件制作打印、礼品等种种用度共计1万多元。
背离大学精神 伤害学校形象
严肃殿堂怎堪  急躁之风浸染
如今的许多学术研讨会或论坛,都是虎头蛇尾:开幕式领导出席,很热闹,到了后面的主题报告和分组研讨,人就慢慢少了。更有甚者,一些知名教授点个卯就走,留下PPT由学生代为讲解。
严肃的学术殿堂,怎么可以容忍这种民风?
 眼下,我们一直在讨论大学精神的回归。但我们另有纯粹的大学精神吗?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慨叹,现在的大学教授都是在市场文化、政界文化和世俗文化的影响下运动的,纯粹的学术文化人早已未几。纵然是蔡元培先生在世,面对种种非学术文化的困绕,他还能实现他的理想吗?
前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先生曾批评庆典漫溢。据他统计,去年前5个月,全国仅高等学校就有42家举办了校庆,从10周年到100周年都有。至于企事业单位的庆典,更不计其数了。这位年届八旬的老先生叹息:一个单位每隔5年或10年就搞一次庆典,这在世界上闻所未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体现,以目前盛行的大学校庆来说,应该有两个基本主题,一是校友欢庆,回到母校,重温师生、同学情谊;二是反思学校办学的问题,为学校的进一步生长找到偏向。外洋大学校庆,往往就围绕这两大主题。
去年,熊丙奇曾到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入150周年校庆运动,该校的校庆主题就是反思”——如何继续走近研究的前沿及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学校举办了建校150周年结果展,在结果展上展出的150件展品,全是本校学生的发明,既有雷达、第一台实时盘算机、第一个人造假肢、更好的天气追踪系统、晶体管、频闪摄影,同时也有种种毫无实用价值的怪异发明。这种展出作风,确实比较切合该校的书白痴气质:严肃的校庆,照样可以展出这么谬妄的发明。熊丙奇体现,麻省理工学院的书白痴们知道,所谓伟大的发明,很可能就孕育在谬妄之中。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启动了75周年校庆,该校宣布,人民大学将不举办古板的以少数领导和嘉宾为主体、有限师生及校友加入的庆典大会,而是在校内进行关爱师生基金校庆义卖运动等。校长陈雨露向媒体体现,义卖善款将用于支持关爱师生基金,为身患重症疾病、遭遇意外伤害或遇到其他困难的师生提供援助。这样的校庆运动体现的是公益性,以及校友和在校师生的加入。这就让校庆充满关爱师生的气氛,也把校庆真正办成师生的节日。
采访中,许多专家学者体现,如何举办学术论坛和校庆,从一个侧面反应出该校的办学宗旨和大学精神。我国大学意识到以前学术论坛式校庆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改变,是值得肯定的。但必须指出的是,这样的变革还远远不敷。熊丙奇体现,不管是此前南京大学的序长不序爵,照旧人民大学的公益校庆,都是积极的变革。可是,真正体现大学精神、回归学术实质,另有许多事情要做。
集会名头唬人 内容走走过场
学术盛宴”  有几多含金量
台上的院长们,你们能不可严肃点?在北京某高校举行的一场学术论坛提问环节,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教授拿起话筒,厉声喝问。这场原本基和谐谐、其乐融融的论坛,因为这个背面谐的话外音,泛起了长时间的尴尬。
论坛主办方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海内某顶级学府的一家治理学科相关学院,正迎来建院10周年庆典。这个名为学术峰会的院长论坛,是院庆系列学术运动的重头戏,不但从全国请来了该学科排名前列高校的院厦魅掌门人,论坛时间也被安排在黄金时段。
然而,令人尴尬的局面最终上演。这位举事的教授向记者坦言,自己年轻时就在这所顶级学府求学,对母校的情感难以言表。今天这样喜庆的场合,确实不应这样不给面子,但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该论坛总共4个专题,每个专题下有6位院长、学科主任乃至副校长同台谈话;每人用5分钟论述看法,另有15分钟集体讨论,今后另有观众提问互动环节。第一组上台的都是重量级嘉宾,但这些名校学者们甫一开口,却让人感受气氛差池。庆典很隆重、很严肃,我看各人都是同行,都是老朋友,照旧别这么拘谨了,松开松开吧!第一位院长笑容可掬,随后,另一位院长立即拿起了话筒:中午有没有喝酒哇?到了集体讨论环节,台上院长们更是自娱自乐,嬉笑声不绝。记者注意到,台上一片热闹,台下听众却不绝摇头,最终悉数离场。
我的问题很简单,就是想请院长们在两分钟时间内,告诉我你们所研究学科最前沿的5个问题。听众提问环节,这位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一字一顿地问道。事实上,刚刚结束讨论的专题就是学科生长前瞻。这位教授增补道,我这个问题,原本很想问某位院长。但从适才谈话内容来看,他预计很难给出满意回覆。
台上院长们以社会热点作引子,以搞笑段子作遮盖,但就是不切入正题。原本早该结束的上一节讨论,已完全挤压了下一专题的时间,院长们却仍乐此不疲。
这样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南京一所高校的教授向记者诉苦:每年那么多的论坛,都是老朋友组织和加入,不加入不可,如果每次都精心准备演讲稿,哪有这个精力?最后只好应付应付。记者在网上随机查阅了几个学术论坛的新闻报道和嘉宾演讲稿,发明越是由政府部分、商业机构买单的论坛,打酱油的人越多,纯粹高校举办的学术论坛要略微好一些。现在的学术论坛,听的人花不了太多参会费,讲的人有高额的进场费,各人都不珍惜了,走走过场。这位教授体现,高质量的学术论坛越来越少了,许多嘉宾都是凭据进场费的崎岖决定自己演讲内容的深浅。
学术论坛漫溢的同时,另有以校庆、院庆为代表的种种庆典运动。湖北某高校去年举办校庆,除了请许多校友回来捐钱、搞几个讲座外,并没有太多留得下来的财产。该校部分老师体现,这种运动就是做给领导看的。一位在高校事情多年的老同志告诉记者,一般来说,每一任校领导都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内做出点结果,校庆就是向上级领导展示政绩的平台,因此许多高校很是热衷。
在最近曝光的部分学术论坛、校庆仪式的负面新闻中,无不是与会者开会打牌、玩手机、睡觉及学校拿着验钞机收钱等离奇镜头。正是因为举办初志不正,才会导致现在这种情况。一位高校教授体现,许多学术论坛都挂着国际中国的名头,其拭魅这些学术论坛上外国学者、省外学者都少得可怜。
湖北大学叶显发教授体现,开会应秉持不浪费时间、不说空话的原则<崾裁粗魈,该讨论哪些问题,无论你是校长照旧院长,开会前都应了然于胸。正式开会,每个人力求在划准时间内讲明白问题,如果你习惯务虚,不喜欢直奔主题,那也必须在划准时间内结束谈话。每个人的时间都名贵,这是个基本的准则!
办学经费很紧张 却频频开会庆典
评估问责机制  有待健全完善
天津市纪委研究室焦健博士日前在媒体上撰文指出,严格控制庆典、研讨会、论坛等运动,可以从源头上杜绝大手大脚和奢侈浪费,有效控制行政用度支出,有效地停止糜烂现象,切实让有限的财力用到刀刃上,用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政府在无形之中就会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起良好形象。
目前,许多高校一方面为办学经费紧张叫苦不迭,另一方面又频频举办种种集会庆典,这不可不说是一种不卖力任、过于浪费的现象。对此,专家体现,归根结底照旧形式主义在作怪,有个人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制度安排上的问题。
在实践中,形式主义造成的铺张浪费,实际上又找不到担卖力任的工具。因为浪费的是民众资源、公共资源,搞形式主义者只求形象出去了、验收及格了、气氛上来了,至于是否切合实际,浪费有几多,恐怕没有一个人、一家单位会认真去盘算。相反,有些搞形式主义者还能因此获得利益,好比政绩,好比经济回扣。
如何尽快停止种种庆典和低水平学术集会漫溢的势头?专家开出了一套组合药方。
——高校经费收支情况要向社会透明宣布。目前,许多高校在学校内部有财务收支状况的宣布,可是往往只宣布大类项目,具体怎么使用的一概不知。尤其是集会、庆典这种非明码标价商品的开支,普通师生没有评判的标准。因此,审计部分要增强对高校办学经费的审计,将学术论坛、庆典等纳入审计规模,要严格凭据集会、论坛的相关划定标准加以审计。须要时,部分地区可以探讨建立高校学术研讨会绩效评估机制,尽管大规模推行有难度,可是可以进行试点。季度、年度学校经费使用明细要尽量果真透明。
——党政领导要率先垂范,尽量不加入或少加入种种不须要的研讨会和庆典运动。目前许多学术论坛、庆典运动热衷于跨地区、跨系统、跨行业邀请人员加入,或邀请上级机关领导、国(境)外机构及知名人士加入。往往党政领导的级别成为研讨会吸引人参会的重大卖点,这种情况在有商业机构加入的研讨会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记者接触过不少学术研讨会,副省级以上领导往往只是泛起在开幕式上,甚至简短的致辞结束后就以另有其他事情为由立即走人,这既影响了运动的气氛,也影响了领导的形象。因此,党政领导尤其是高级别领导要率先垂范,增强自我约束,不给漫溢的学术盛宴保存的时机。
——运动形式要尽量简洁高效、节省开支。记者对多个学术研讨会视察发明,运动形式多样,最突出的问题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开幕式太长,致辞的领导太多,以致于部分会期一天的研讨会,半天在听列位领导致辞;二是附带运动安排太多,许多研讨会以开会之名行旅游旅行之实,集会场合非五星级酒店不要,集会所在尽量放在景物名胜区;三是礼品过于珍贵,许多展会的礼品随着潮流走,电脑欠好拿就送平板电脑,苹果的送不起就送联想的。越是重点高校、越是办学经费宽裕的高校,这种情况越是严重,太过追求形式主义加剧了铺张浪费。北京某高校博导刘教授坦言,在海内和外洋加入学术研讨会,享受的待遇完全纷歧样,外洋的集会很抠门的。
媒体评论员杨锡忠体现,要通过清理论坛、庆典运动,通报一种作风务实、厉行节约、对社会民众卖力的信号,让形式主义者的形式不可发挥效用,让铺张浪费者的铺张没有经费来源。
最近,江苏省出台节庆运动治理步伐实施细则,为节庆运动降温:学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一般不举办周年庆典运动,逢十逢百周年等确需举办的,应当按划定报批;申报运动时,应提交书面申请,说明举办依据、运动计划、经费来源及使用情况等;领导干部原则上不得出席与本职事情无关的节庆运动。
虽然,这只是对节庆运动提出了划定。专家指出,关于高校而言,还应对学术论坛、研讨会增强自我治理,究竟这方面的浪费越发隐形,考核评估的难度更大。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