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人认为什么样的报纸才华称得上是‘大报’呢?”12月9日晚上6:30,前《南方周末》资深主编、现任《中国新闻周刊》副主编兼新媒体部副总编、中国新闻社军事报道部卖力人吴晨光,站在文二406教室的讲台上,用这样一个问题开始了他为北工商学子作的一场名为《一张大报的庆幸与梦想》的讲座。
这次讲座是鸿运国际艺术与传媒学院新闻系“名师讲学”系列运动之一,讲座主要内容包括三个主题:《南方周末》如何生长为一份有影响力的大报,我在《南方周末》做编辑和展望新闻人的未来。
吴晨光抛出的关于“大报”的问题立刻调动起了全场的气氛。“所谓大报就是要有影响力”、“大报应该有较大的刊行量”、“大报的定位应该能代表社会主流”……新闻07的李玉敏、新闻08的王琰等同学的回覆很令吴晨光满意,他总结说大报的“大”实际上体现的是一份报纸的气度和胸怀。
吴晨光以《南方周末》为例,详细地介绍了这份报纸生长为一份大报的艰难历程。他还动情地背诵了《南方周末》1999年的新年贺词《阳光打在你脸上》的第一段,他嗣魅这段贺词曾激励他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新闻理想。吴晨光讲述了自己在《南方周末》以及厥后的《中国新闻周刊》事情的经历和经验。他说,作为一位编辑,他提高自己新闻敏感的要领就是每天浏览十个小时的网页,看种种各样的新闻,以坚持自己对社会敏锐的洞察力,从而包管高质量的选题策划能力。最后吴晨光以一首自己作的词《水调歌头》结束演讲,词末那句“执笔到天涯”深深熏染了在座的同学。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地提出了种种问题,好比:如何面对读者来信、如何制止新闻讼事、如何培养新闻敏感等,另有的同学和吴晨光探讨起了《南方周末》与《中国新闻周刊》的区别。吴晨光勉励同学们多念书、多实践,并向各人推荐了《庆幸与梦想》、《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联想风云》等书。讲座结束后,另有十来个同学围在吴晨光身边不肯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