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没接受过高等教育,却领导一批专家教授组建了原北京轻工业学院;他曾和张子善、刘青山共事,此二人因贪污被处决,他却两袖清风,深受人民恋慕;他所在的轻工业部设计司人才济济,却无一人在反右斗争中被划为"右派"。他16岁入党,加入了抗日战争,耄耋之年不忘教育子孙牢记历史。他热爱生活,年过七十开始学习绘画和书法,几年后学习唱歌。他生于1917年,30岁之前和这个民族一起风雨飘摇,年过半百又遭遇了太多的坎坷和不公,93岁高龄,闲章却是"不知老之将至"。他就是原北京轻工业学院首任院长朱康,一位平易近人,精神矍铄,朗朗健谈的老人。
戎马生涯:用血与火书写忠诚
朱老说其时有人问他为什么入党,他的回覆是"那时候人们没有饭吃"。因深刻体会人民痛苦,他于1933年入党,开始了被国民党追捕,和日自己、"皇协军"作战的岁月。 "因年龄小,让做儿童事情。不知哪来那么大劲儿,一年就生长了六七人入了团,还敢向仇人城门上贴口号--打倒国民党!"朱老开玩笑的说:"这一贴不要紧,害得我几年有家不可回!"
炮火连天的年月,朱老运动在石家庄农村的几个重要县城之间,领导农村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联络地下党员,与伪军周旋作战。许多次,他与仇人的枪子儿擦肩而过,但始终不改信仰,坚持与战友并肩作战。"刘永福,被汉奸困绕,寡不敌众,用留下的最后一颗子弹自尽殉国。李霄元被捕后面对威逼利诱宁死不平,押赴刑场还高喊‘祖国万岁'......"说起战死沙场的老战友,朱老的眼眶湿润了。
朱老喜欢陈毅的诗,经常学习缮写的诗句有"吾辈革命事,生死本寻常"、"我今惜后死,矢志贯初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句我也很喜欢。""我十六岁入党,算了来也77年了,占了我泰半生,也深感自慰,永记了入党初志,为人民效劳的宗旨。"朱老说,自己一生为理想而斗争,不敢停歇,现在写点质料,给儿孙们讲讲故事,通报民族与革命的优良古板,这是十分重要的。
人民公仆:只有责任,没有"官"
1949年新中国建立,为增强平津保三角地带事情,河北省委决定由朱老和刘青山、张子善组整天津地委。其时天津专区是九河下游,每年发洪流抗洪都是朱老和一位叫李克才的副专员冒雨往大坝上跑,组织抗洪救灾,日夜奔忙。刘青山、张子善因贪污被处决,而朱老1951年走马上任唐山市公安局长时却仅带了一条被子一双鞋。"犯任何过失都是可以原谅的,唯独两样不可,一是私生活,二是不可贪污!这是最起码的。"朱老严肃的说。"只有糜烂能让我们亡党亡国!一定要牢记。"
朱老出任唐山市公安局局长半个月的时候迎来元宵节。正月十五那天,市共青团和工会组织了抗议美国侵略朝鲜的群众游行,引来大宗市民寓目。许多人涌上火车道旁边的天桥寓目游行步队,结果惨案爆发了。有人在桥上摔倒,后面的人不知道,继续往前涌,结果造成11人死亡,十几人受伤。"面对痛苦呻吟的伤员和悲哀欲绝的亲人,我心如刀绞,这一用鲜血换来的教训让我至今影象犹新。"
"都会治理事情千头万绪,但群众运动的宁静万万不可掉以轻心,要把困难想的多一些,事情做得更仔细。共产党的干部只有责任,没有‘官'!"
别样院长:各人都不怕我
朱老告诉记者,当院长那会,有一次,刚走进学院就有一群女孩子上来抱住了他!"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接近。学生们都不怕我。"不但学生不怕朱老,学院的专家教授也愿意和朱老在一起。1958年朱老上任轻工业学院院长时,筹建人员已经开始事情,他们见到朱老时很是兴奋,"有的女同志都一蹦老高。"朱老开心地笑了,"我尊重人、理解人、有事共商量,领导造纸专家黄国勋、酿酒专家朱梅、食品专家秦含章等人跑遍了全国。你还别说,这些专家都愿意与我共事,一起出差。"
"在学校的时候没事就和学生聊天,问问他们的生活有没有困难,对哪个老师有意见。最头疼的是处理学生间的纠纷,别看都是小孩,较起劲来还真难办!"回忆起他的学生,朱老显得很自豪," 北京轻工设计院两任院长,大连轻工学院的院长、书记,保定胶片厂的领导,牡丹江造纸厂的厂长,这都是北京轻工业学院的学生。""说实在的,我愿在学校事情,愿意天天和老师学生混在一起,为国家培养栋梁。"
胆量气魄:没人要我要!
在轻工业学院事情时,分担人事事情的夏之栩副部长给了朱老两个"右派",这两位都是因"爱说话"被划为"右派"的老党员。"其他单位不肯意要右派,我一想这样的老同志得给碗饭吃,就一口允许‘我要!'"直到文化大革命,群众谁也不知道这两位老同志是"右派",倒是朱老自己挨了几十场批斗。
朱老说60年代,在招生中对学生的身世成份卡的很严,特别是华侨,有外洋关系的考生,许多院校都不敢要。他不怕那些,说:"孩子们从外洋跑回来上学,说明人家很爱国嘛!哪有那么多特务?没人要我要!"别人都说他胆量大。有一天下午,一个系的总支书记抱了一摞学生档案来找朱院长:"朱康同志,这有一个社会关系庞大的考生,你看能不可要?"他问:"除了社会关系庞大,这个学生另有什么问题?"总支书说:"这个学生体现不错,学习结果也挺好。"朱院长说:"那就要了。"这个学生就是曾任陕西省副省长、轻工业部副部长,现任轻工联合会副会长的潘蓓蕾。
胆量大,有气魄成了对朱老性格的最好概括。"文革"时,副院长丁立之被打成"走资派",在他的追悼会上朱老致辞时却说:"丁立之‘走资派'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
长寿秘诀:不管"八九",常想"一二"
"我今天身体能如此,就是因为心胸豁达些,遇事不愁,‘青山在,人未老'。"朱老告诉记者,一定要身心健康。想身体健康就要经常锤炼,天气好的时候到公园溜达溜达,散散步;要想心理健康就要想的开,"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你就不去管那‘八九',常想想那‘一二'。" 战争年代朱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凭借智慧和运气死里逃生;"文革"时期,无休止的批斗、游行,朱老咬咬牙也顶过来了。饱经沧桑的老人,另有什么事情是过不去的坎儿呢!"我这个人,不言老,不言愁,高歌一路。" 朱老乐呵呵地说,"我一定珍惜生命,宽以待人,做一个有人亲,有人爱,有人疼的老年人!"
回首朱老一生,他的双手刨过地,握过枪,掌过权,年过七十这双手却拿起了画笔,画竹、画虾、画梅花,他的"着述"还被同一个院里的邻居们拿去装裱后挂在了墙上,这让朱老"舒服"了好一阵。 "兴奋的是画上题词,给人以勉励,振作精神。常写的有‘中流砥柱'、‘朴直不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祖国江山似锦,人物一代风流'。我的一枚闲章是‘不知老之将至',但我不写‘难得糊涂',社会主义了,你糊涂干吗!"
除了作画,朱老还与恋人一起学唱歌,"我五音不全,赞美欠好就念。什么‘红梅赞',‘见到你们格外亲',‘梁祝'等,我都能哼哼。老家有句俗语:走路唱小曲,肯定心里乐,我就是如此。"朱老饶有兴致的告诉记者,他还能写诗哩:
七十而学六十后,离休退休志不断,
老骥伏枥思千里,我俩书画痴心求,
画品人品梅兰竹,一路高歌不言愁,
人道书斋多长寿,漫漫人生自风流。
朱康语录:
犯任何过失都是可以原谅的,唯独两样不可,一是私生活,二是不可贪污!这是最起码的。
都会治理事情千头万绪,但群众运动的宁静万万不可掉以轻心,要把困难想的多一些,事情做得更仔细。共产党的干部只有责任,没有‘官'!
说实在的,我愿在学校事情,愿意天天和老师学生混在一起,为国家培养栋梁。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你就不去管那‘八九',常想想那‘一二'。
我这个人,不言老,不言愁,高歌一路。
我的一枚闲章是‘不知老之将至',但我不写‘难得糊涂',社会主义了,你糊涂干吗!"
朱康简历:
朱康(1917-),河北石家庄人。1933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加入抗日战争。解放后任天津地委书记;1954年调任唐山市公安局长;同年7月调任原基建司司长;1954年至1958年先后担当设计司司长、食品局局长兼食品工业油脂设计院院长;1958年5月,国务院批准组建北京轻工业学院,周恩来总理签署委任状,任命朱康担当北京轻工业学院(现鸿运国际前身之一)党委书记兼院长;六十年代中选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文革"结束后担当全国政协特邀委员,任职两届后离休。
记者手记:
我到朱老家去了两次,第一次去是和学校校庆办的张晓磊主任一起去看望老人。记得那天天气很好,微风,阳灼烁媚,敲门后是朱老亲自开的门,当他泛起在面前时,我简直不敢相信--他看上去只有七十岁! 朱老很热情地把我们让进家里,刚一坐下来,他就拍着腿说:"前几天来了个记者,他问我最苦恼的事情是什么,我告诉他最苦恼的就是没人理我!希望你们常来玩儿!"说着,他站起身来,从柜子里摸出一包糖果,自言自语似的说"小学生,爱吃糖......"我想起了年迈的外公,每次去看望,他也会这样拿出种种吃的招待我们这些"小学生"--在他们看来,我们永远是不谙世事的孩子。张主任提议各人照合影,朱老欣然接受了,他还特地穿上了件"喜庆"颜色的外套","要趁不注意的时候照,拿着架子照别扭!"朱老边揪耳朵边笑着嘱咐道。
阳光穿过玻璃闯进了热闹的小屋,把温暖洒在每个人脸上,然后又淘气地跳到写字台上。摊开的报纸铺在桌上,看来我们的到来打断了老人的思考;三两本书整齐地摞在一起,最上面的那本《一口气读完欧洲史》我前些天也刚刚看过。关于生活,老人家还像年轻人一样带着好奇不绝地学习。 抬起头,和朱老四目相对的那一刻,感受到的除了慈祥另有一种沧桑和冷峻,在帮我们找老照片时,他喃喃的说"年轻时的照片精神着呢,可惜文化大革命时都被造反派撕了......"回忆年轻时的日子,往事如茶。才发明,朱老满头的银发梳理得一丝不乱。
第二次去是我一个人。和朱老预约时说是要做一个采访,第二天就风风火火的去了。坐下来后朱老仍然是拿出了一堆吃的,他似乎特别喜欢吃花生。谈话间,我的每个问题他都很认真的回覆,碰到有些事情记不起来了,他就把手放到额头上,微微闭上眼睛想一会,然后娓娓道来。我记得他辉煌的笑容,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桃花依旧笑春风"。
我们的谈话连续了或许一个半小时,此间朱老带我旅行了他的小家,跟我讲了他和老朋友、和卖水果的小女人、和孩子们的故事。听说我要来,朱老还特意让女儿打印了一份他写的回忆录《忆往昔》送给我。讲到他的兴趣喜好时,朱老端出他的"墨宝"说让我"瞅瞅",还把自己画的梅花和葡萄送给了我。他还悄悄告诉了我一个他长寿的小秘诀,让我很是感动。
这次采访以我和朱老一起唱了一段《;丶铱纯础范崾,我们希望老院长回家看看,也希望校友们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