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联合鸿运国际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临沂大学、福州大学,策划完成“大学生蹭课”选题。该选题自制作发放问卷到统稿完成,历时一个半月,于5月11日《中国教育报》9版推出。该选题围绕视察剖析、综述、校长书记看法、域外态度4个维度展开,各有偏重、相互增补,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流传效应,现将全文转载。
慕课来袭,还蹭课吗?
(通讯员 刘晶)慕课来袭,大规模在线课堂是否会取代古板的大学课堂呢?有了慕课,与古板课堂相伴而生的蹭课现象还会保存吗?
为此,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鸿运国际、临沂大学及福州大学五所高?沽“大学生蹭课”问卷视察,面向师生随机发放问卷7201份,其中教师335人,学生6866人,学生以大一、大二、大三年级为主,包括部分大四学生和研究生。视察结果显示,蹭课依然是大学校园里独吞的一种文化现象,与选课、上课相伴而生,热度有增无减。那么,在大规模在线课程随时可选的情况下,为什么另有大宗学生选择蹭课呢?我们如何理性看待大学生蹭课?
古板课堂 不可跨越
受访的大部分教师和学生体现,慕课现阶段还不可能取代古板的高等教育。线上互动与课堂互动有着实质区别,学习是一个互动交流的历程,不可是教师的“你讲我听”,另有师生、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相同交流。在线课堂的优势在于拓展了人们的学习空间,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实现无限的共享,然而古板课堂上师生面劈面交流,心与心相同,浓厚的学习气氛,猛烈的思想碰撞是在线课堂现阶段所不可实现的。
因此,在回覆是否蹭课时,近八成(73.32%)的学生体现会经;蚺级淇,大学的古板课堂,依旧魅力不减。
功利不再 兴趣使然
关于为什么选择去蹭课,视察显示,“个人兴趣”是大学生蹭课的主要驱动力,占到被视察工具的84.46%,只有小部分学生是因为有转专业计划、跨专业考研或其他原因。教师也是蹭课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31.42%的学生有着慕名而去的蹭课经历,一些颇受学生接待的教师经常有着班容量不敷的懊恼。蹭课的课程类型方面,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治理类”(35.13%)、“外语类”(33.61%)、“文史哲类”(30.41%),学生不但满足于个人专业知识的掌握,还想更多地富厚自己,开阔视野。
这充分标明,今世大学生的学习看法已有所转变,他们兴趣广泛,学习动机更多源于志趣而不但仅是升学、就业等功利性目的。而教师要想把学生真正地留在课堂上,一定要苦练基本功,增强教学魅力。
接待蹭课 只要你学
视察中,大部分教师都不阻挡学生的蹭课行为,对蹭课现象体现支持的教师占到被调研工具的52.24%,62.09%的教师甚至向外校学生洞开大门,支持学生跨校蹭课;凌驾半数(56.12%)的教师会在课上课下与蹭课学生交流互动,89.85%的教师认为,蹭课对教学事情没有影响,37.61%的教师甚至认为蹭课使自己上课更有动力。学生也对蹭课现象持相对容纳的态度,40.23%的学生选择了支持,44.22%的学生对“蹭课族”体现佩服和接待。
视察发明,虽然蹭课被大大都师生肯定,但蹭课学生的体现并非完全尽如人意。46.87%的教师认为蹭课的学生在课堂上体现一般,另有少部分教师指出蹭课学生课堂体现欠好,漫不经心。凌驾七成(71.04%)的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很好地遵守课堂纪律,不要迟到早退,既然选择,就应该坚持究竟。别的,教师建议蹭课的学生一定要分清主次矛盾,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以专业课为主,万万不可捡芝麻,丢西瓜。学习靠的不但仅是兴趣,更要卖力任,为自身的久远生长考虑,切忌太过任性。
“互联网+”让蹭课更便捷
大学生蹭课的积极性很高,可是,蹭课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视察显示,87.5%的学生历来不会跨校蹭课,除了时间不充裕、交通未便当外,获取课堂信息的渠道不流通也是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蹭课尤其是跨校蹭课的“种种未便”,活跃的大学生开始自己设计课表软件,一时间,超等课程表、课程格子、大学课程表、掌上课表等蹭课神器频出。视察显示,54.41%的学生通过咨询教师或同学获取相关信息,只有29.33%的学生使用了流行的蹭课软件。其中,超等课程表软件使用最为广泛,占41.23%,课程格子、掌上课表两款软件也有部分“推崇者”。在超等课程表的使用者中,过半数(57.4%)的学生只了解其基本功效,使用软件的最主要原因是“了解自己的课程安排”。相比学生而言,超七成(77.54%)教师体现熟悉目前流行的某一款课程表软件,但使用者比较“小众”。以超等课程表为例,仅有20.7%的教师体现会使用该软件。
“互联网+”时代,拥有并熟练使用蹭课神器,不但可以治理、共享个人的课程表,分享使用同一软件的其他学生的课表,还可以和上同一门课的小同伴进行相同交流,使跨校蹭课变得越发简单而美好。揣着手机去蹭课,会不会成为一种校园新常态?
蹭课:大学生永不过界的“擦边球”
(通讯员 于淼 田敬权 王小宝 张惠敏)编者按 大学里,当一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选择逃课时,却有一群人在想方设法地蹭课。个人兴趣、转专业、跨专业考研……或许都是他们拼命蹭课的原因。他们或咨询老师与同学,或借助蹭课神器——超等课程表、课程格子,或因为偶然的时机而在蹭课的路上越走越远,成为校园里奇特的景物。
蹭课族缘何而生
大一,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为了喜欢的专业去蹭课;大二,抢课抢到系统瓦解,为兴趣去蹭课;大三,计划跨专业考研,为了未来的继续深造去蹭课……蹭课一族正风生水起。
临沂大学文学院的大二学生梁宁说:“大二的专业课许多,险些周一到周五都是满课,基础没有空闲时间学习其他喜欢的课程。本想周末上喜欢的选修课,但运气不佳,没能选到,所以就得去蹭课。”
刘奇是临沂大学传媒学院新闻专业的大三学生,标准的考研族。“上外洋国语大学的英语新闻偏向是我要报考的,对一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考研英语肯定是一道很难逾越的门槛,所以去外国语学院‘蹭’英语课就成了我的‘必修课’。”刘奇说。
福州大学的“蹭课族”中以财经类和工科类学生居多,而他们所蹭课程则以文史哲类、财经类和公选课为主。据剖析,文史哲类课程切合大都学生兴趣,且课程对学生基础要求不高,让更多学生有时间和精力去涉猎多条理文化。
“互联网+”时代,超等课程表、课程格子、掌上课表等“蹭课”神器频出,不但可以治理个人的课程表,还可以分享使用同一软件的其他学生的课表,使跨校蹭课变得越发简单而美好。像广州一家公司开发的超等课程表应用软件,通过快速登录一些课程系统,自动录入课表到手机,收录千万节课程信息,可以实现校内跨院系任意蹭课,不但可以实时下载最新的课程信息,还可以手动添加旁听课,只要点击课程表中的空闲时间段,就可以搜索到同一时间段校内的全部课程,包括公选课和各个学院的专业课程,每门课程另有学生评分以供参考。如此一来,学生便可凭据自身需要随意蹭课,轻松制定属于自己的学霸计划。
蹭课门前差别音
上课是一种态度,蹭课是一种追求。蹭课族或许通过蹭课、凭着坚持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可是也不可制止地被吐槽“抢占了原本稀缺的教学资源”,颇受争议。
正方:蹭课益处多多
蹭课无疑是跨专业考研学生的最佳选择。
2014年9月,李俊霞成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金融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然而她的本专业却是微电子学,经过近两年的课程学习,她发明专业并不适合自己。偶尔一次的蹭课经历,让她对金融学专业爆发了浓厚的兴趣。深思熟虑后,她决定跨专业考研,走上了蹭课之路。
大三开学后,她通过同学找到了金融学专业的课表,除了完本钱专业的学习外,她利用课余时间坚持学习金融学的课程。让她最兴奋的莫过于老师多次赞美她坚持不懈的精神,愿意资助她实现跨专业考研梦。
而为了让未来多一份选择,许多学生蹭课踊跃。
一份调盘问卷牵出了鸿运国际教师高丽华的许多回忆。“一经有一个盘算机系的学生,我到现在都记得他的名字。”在老师眼里,这是一位对广告学充满兴趣、积极向上的学生。“大学四年,该学生愣是蹭了四年的广告学课程。蹭课学生有时甚至比本专业学生更积极。一般而言,在不故障本专业学习的前提下,我很勉励学生来蹭课。”如今这位盘算机系的学生已结业多年,凭蹭课学习到的广见告识,已自主创业并小有成绩。
福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罗小锋很勉励学生蹭课,他说:“现代社会勉励思想的交融,突破学科间的分界,如果你只了解某一学科或只知道学科的某一点,那你看待事物的眼光就很片面,缺乏全局视野。”
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赖燕芳从大一就开始旁听哲学院的西方哲学课程,险些每一节课都去。“教西方哲学的侯老师会在课后与学生讨论一些哲学问题。我总会留下来,听他们的讨论,感受又翻开了一扇窗。”在提到蹭课收获时,她说,现在读黑格尔、康德的作品,可以走进去,之前基础做不到。福州大学公共治理专业的洪顺发是学生眼中的学霸,除了努力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外,他还会去蹭机械专业课程。他体现,蹭课可以满足自己的兴趣、让自己的课余时间越发富厚有效。
李芃是临沂大学信息学院最受接待的老师之一。他在信息学院主要教授“C语言程序”。起初60多人的课堂被安排在100多人的教室里,结果来的学生不但坐满了整个教室并且连过道上都站着人。谈到蹭课,李芃说,这是对教师最好的评价,也引发了教学激情。
反方:蹭课造成资源不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的学生黄同说:“好多学生来蹭‘政治经济学’,提前占前面的座位却迟迟不来,导致本该有座位的人却没有座位。加上教师上课声音不是太大,有时候后排基础听不清教师在说什么。蹭课可以,但提前占座却不来上课,造成资源浪费欠好。”该校教师贺胜柏说:“学生能来蹭课体现了学生的进取心,但蹭课不可影响本专业学生的学习,不可挤占了原本属于本专业的学习资源。”
福州大学经济与治理学院教授李会欣认为,关于大班教学,学生蹭课并不会有什么影响,而关于小班教学,教师会针对班级学习特点打造奇特的教学方法,如果有学生蹭课可能会适得其反。
蹭课亟须完善治理制度
面对蹭课中保存的一些问题,高校师生有时不得不接纳一些很是手段。“从今天开始,每个学生都要坐在被教师指定的座位上”。听到这个消息,刚跨进这个教室,准备蹭课的吴仪倩吃了一惊,最后选择了离开。可是要解决蹭课造成的教学资源利用不均的问题,靠指定座位能解决吗?
尽管部分老师强调,“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接待蹭课”。但除了宽容之外,我们应该增强治理,来化解教学资源“僧多粥少”的局面,提高课堂效率。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校,例如日本,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旁听制度,以包管蹭课的有序性和规范性。
“蹭课这种现象,不但在我们学校,在全国各高校都恒久保存。”华东某高校教务处选课中心卖力人顾瑶说,“每学期都会泛起某些课程被选爆的现象,我们学校在校生有近3万人,可是教育资源有限,不可完全按学生的兴趣安排课程,所以没有选到课程的学生只能去蹭课。”她还说:“其实,学生的备选课程另有许多,但受种种原因的影响,没有太多的学生选。关于这种情况,我们会本着宽容的原则对学生和课程安排进行治理。”
稿件统筹:吴秀霞 陈博 王焕全 刘晶 翁李焱 徐剑飞
采访、视察孝敬:郝进 黄根婵 高婧婧 宁绍辛 宋子乔林艺芬 刘毅敏 王艳彩 孔烨 孔英琪 康妍 苏萌 段现蓉
【校长书记有话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 杨灿明
多蹭课 蹭好课
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当今高等教育界的基本共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合校以来就确立了融通性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特色之一,全校本科生都要学习经济学通论、法学通论和治理学通论。我们勉励学生凭据自己的兴趣、学业生长计划来旁听或选修本专业以外的课程乃至辅修双学位。
我们能否建成立异型国家,就取决于今天的青年关于知识是否孜孜以求,是否掌握更多学科领域的知识、思想和要领,是否善于在差别学科知识之间融会领悟,发明立异点。因而,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关于蹭课持开放态度,不但向更多高?抛ㄒ笛⌒,还包括正在兴起的慕课课程,我们正在制定步伐,勉励学生选修,认可学分,同时学校也勉励教师开设优质慕课课程,接待全世界的学习者来蹭我们的名课。
临沂大学校长 杨波
谁的课程谁做主
大学生蹭课现象凸显的是校方单方面提供的课程无法满足学生对自己感兴趣课程的需要和对多元化知识的需求,这就提醒学校应该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科学调解课程设置。可是,纯粹靠课程的调解似乎又很难解决这个问题。以临沂大学为例,目前学?207门课程供选修,笼罩了校内所有专业,课程类别也基本能够涵盖学生的需求,但由于学生群体巨大,关注热点集中,热门专业课程、热门教师课程依然供不应求。例如某教师的西班牙语选修课只有30个名额,但选课人数抵达难以容纳的2000人。此种困局如何破解?
从古板做法入手,学校接纳了课程立项的形式,增强校内选修课的建设力度;从“互联网+”思维入手,勉励教师创立网络课程,同时引进慕课、微课等高质量的网络课程供各人修读。另外,学校正在实验学分制试点革新。学分制正式实施后,学生将自主选专业、课程、老师,自主决定学业进程,真正实现“我的课程我做主”,这或许才是破解学生蹭课的有效途径。
鸿运国际党委副书记 张德玉
走出国门去蹭课
慕课来了,一定水平上解决了大学课程资源缺乏、优质课程资源紧缺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技术的深度融合,似乎正在推翻着古板的教学要领与教学治理模式。
然而,毋庸置疑,慕课是在古板课堂的基础上建立生长起来的,纵然慕课进一步生长,依然离不开古板课堂的焦点要素,如课堂研讨、师生交流、学生互动等,而恰恰是这些古板课堂的焦点要素才是一门课程最具吸引力的要害所在。只要有古板课堂的要素在,教师和学生依然是课堂的中心,课程最精彩的部分仍在课堂。
慕课在一定水平上实现了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名师名课借助网络优势实现了更广规模的流传,无形中扩大了学校和教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习者在通过慕课学习后,可能会越发期待与自己敬重的教师面劈面的交流,聆听巨匠的教诲。因此,慕课来了,蹭课现象不但不会消失,反而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进来,走出校门,走出都会,甚至走出国界去“蹭”那些仰慕已久的巨匠课。
【域外态度】
刘一琳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大一学生。“在这里也会有学生蹭课现象,一般情况下都是基于兴趣,更多的是去试听课程,决定以后是否选择这门课程。这里的老师都很宽容。”刘一琳说。
巴布是一名美国籍外教老师。他说,美国的大学蹭课现象很常见。他自己就很喜欢蹭课,老师也不会介意蹭课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种种问题。但美国学生蹭课大多有学分。
日本高校蹭课更是一种普遍现象。日本高校师生认为知识是公共的,蹭课是理所应当的。
但外洋高校也并不都保存蹭课现象。
“在韩国蹭课现象很少见,险些没有,因为在韩国的大学,专业课程都安排得很紧凑,并且难度颇大,学生学习自己专业课就很辛苦。”韩国庆熙大学学生郭煜珊说。
一经留学于法国卡昂大学的临沂大学教师陈秀泉说,在法国险些不保存蹭课现象,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喜好,他们会组成兴趣小组一起讨论。
同样的情况在俄罗斯的高校也保存,由于每天紧凑的时间安排和兴趣小组的爆发,俄罗斯的大学生险些没有去蹭课的。
新闻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5-05/11/content_435321.htm?div=-1